(一) 体系简介

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是人民银行履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金融风险防范职责,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稳健经营,维护金融稳定。见证了1998年前后的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前后的美国次贷危机,央行认识到了维护金融稳定是头等大事,因此开始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对金融机构的评价。

该评价制度涵盖了银行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并通过两个主要维度进行评估:数理模型和专业评价。

(二)评级要素

1. 数理模型

数理模型方面,评级考虑了一系列关键指标,包括资本状况、资产质量、预期损失的抵补能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经营规模等。因为数理模型是不公开的,只能从报送中判断一些大概指标。资本方面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补充情况等。资产方面如表内信用风险资产,各项贷款及五级分类情况,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近三年);除贷款外表内其他信用风险资产,如债券投资余额,其他投资余额,重组贷款,逾期贷款(按60、90天分类),展期贷款;表外资产,表外信用风险资产,贷款损失准备,拨备覆盖率等等。盈利运营经营方面如杠杆率,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覆盖率等等,还有总收入,营业费用,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包括抵质押贷款占比,单一最大客户,集团,行业占比,关联方授信与关联方集团客户授信,全部关联占比,前十大占比等指标。

2. 专业评价

而专业评价则深入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资本及其管理、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盈利能力、信息系统、地方金融生态以及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定风险等多个方面。此外,评级过程还包括对非现场监测、压力测试结果的分析,以及现场核查发现的问题,以确保全面评估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和风险水平。供参考的二级指标如下。

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436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其中包括银行机构3992家、非银机构372家。从评级结果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参评银行的评级结果按风险由低到高划分为11级,分别为1-10级和D级,D级表示机构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其中,评级结果1-5级为“绿区”、6-7级为“黄区”,“绿区”和“黄区”机构可视为在安全边界内;评级结果8-D级为“红区”,表示机构处于高风险状态。评级结果显示:1-7级的银行有3655家,资产占全部参评银行总资产的98.28%。

各年评级结果图片

3. 评级结果应用

(1) 核定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的重要依据

央行进行评级的初衷之一就是差别化存款保险费率。根据《存款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0号),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这里风险差别费率的设置标准之一就是央行评级的结果,一般来讲,效益越差风险越高的银行评级就越低,进而存款保险费率越高

(2)MPA的主要依据

央行评级结果差的,MPA结果不为A,如果央行评级结果为10级,MPA评级结果则大多为C。对于MPA不达标的机构,就会在货币政策、业务准入中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3)直接对银行采取措施

根据结果,央行及其分支机构还可依法直接采取加强监测、风险警示、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等措施

(4)审批再贷款额度

再贷款的准入条件之一为央行金融机构评级达到7级以上。此外也影响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条件,如疫情期间的小微企业延期支付工具和信贷贷款支持工具要求申请金融机构的评级不低于5级。

(5)核准金融机构发债

(6)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政策支持

根据央行要求,最近一个季度的评级结果为1-5级的地方法人机构才能申请对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政策支持。一旦后续季度评级低于5级,就不能继续获得政策支持。

(7)为银行发行上市、增资扩股等重大事项提供参考意见

证监会会将评级结果作为重要的批准上市、增资扩股的判断依据。

(8)国库现金管理招标

国库现金管理指的是央行将财政部的国库资金以一般性存款的形式定存到中标银行,并质押债券。竞标时会考虑银行的评级,因此低评级可能导致损失存款

(9)地方财政资金管理招标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的形式类似于国库现金管理,竞标时同样会考虑银行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