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好多交易员聊到明年业务方向,普遍比较迷茫,最近一直也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正好有一些想法,写出来诸君共议,有想法欢迎私下交流。

定性


       一、新规落地,票据业务总体风险资产耗用提升

       新规将银行分为三个档,对应风险资产计提比例也是三档,绝大多数机构承兑票据评级都为A,承兑环节3个月以上占比较高,因此大部分适用40%这一档。持票端25%变为40%,增幅60%;转卖端按票源分为直贴和转贴,直贴转卖25%变为40%,增幅60%;转转在此基础上打折20%,即8%。虽然乍一看转贴比直贴低不少,但因为之前转转市场主流机构一直未计提,所以这部分增量现有业务模式很难消化。无疑对高频交易、短波段、过桥等模式有较大影响。

       总体看持票端和直转的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对于直转、转转模式为主的股份行+部分城商影响比较明显,票据业务需要向行里伸手要更多的风险资产资源了,至于能否要的来,要来多少机构间差异会比较大。


       二、机构分化,本约束成为票据市场重要变量

       票据资本占用提升的部分不是伸手要就一定能要到的,不同机构资本充足率差别很大,自然分配给票的资本也差别很大,肯定会影响票据的经营模式。以后风险资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机构在票据端的资源禀赋差异。

       大行资本相对充裕,受约束小。所以国股大商可能会分化为国有、股制+大商两类经营模式不同的机构,国有行约束小,直贴转贴均可上量,股份制+大商更偏向资本约束下提升单位效能,更精细化进行行内票据直转资源分配。

       股份制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也差别较大,票据业务量差异也很大,对于之前直贴做的大的机构,持票+直转增加的60%(25%-40%)会限制直贴继续上量,对之前直贴做的量不大的股份行影响可控,转转方面其实增加的风资耗用的绝对量不大,转转还是可以做的,只不过就是对点差要有控制,1bp的过桥不能无限量做了。

       明转贴现交易量大概率萎,但幅度不好判断,这是因为目前市场主流做市商(股份制机构)明年转转新增成本增加(0%至8%),但股份行之间差异较大,可能影响没有一开始预计的这么大。

       对于券商票据业务来说,转转业务没有资本约束,明年相对优势更加明显,体量会继续增加,但也面临着新入局参与者同质化竞争越发激烈的局面。


       三、新旧并行,属地监管存在区域性差异

       新规落地的进度存在差异,国股大商这些大机构严格按照新规第一时间落地执行,但广大城农商行在执行程度上可能差异明显,需要在明年一季度报表填报规则明确之后再花时间进行系统改造或者有的机构干脆就是手工账,众多城农商行是否会一刀切严格按照新规执行?属地监管是否会考虑小机构对于资本上升的承受力等因素实行差异化政策?过渡期是否能为小机构提供缓冲时间?这些都有可能,因此明年可能存在票据业务新旧规则并行的时期,不同区域间监管政策和尺度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存在差异分化。


能性


       一、大行直贴占比份额上升

       直贴影响因素主要是尺度+价格。前几年主要因素是效率和利率,目前效率方面不同机构间差异化逐渐消失。贸易背景审查尺度和利率比较优势就成为直贴最大的两个影响因素。贸易背景方面不多说,严格审查是大方向,但不同机构之间的不同尺度还是有差别。利率方面这个好理解,大行今年直贴发力主要靠低价去刺激,N行等大行每个月的贴现量波动很大,跟规模变动高度正相关,弹性极大。大行资本充足且模式以持有为主,卖出未到期票据资本增加的部分对他们冲击很小,这会放大其在直贴定价端的比较优势,势必会抢占股份行在直贴端的市场。

       小行呢?小行不确定性较大,风险资产约束也比较紧,直贴端去抢可能也抢不过大行,但本来小行就以转贴现买入补仓为主,所以进一步萎缩的空间也不大。城商的直贴主要集中在大商,直贴端占比也不小。可能跟股份制差不多,直贴份额会受影响。

       大行会成为二级市场票源供给方吗?工行一直都是。但是其他大行不好说,如果直贴量、非息考核力度加大,大行可能会有更多卖票动作。


       二、二级市场供需双方角色变化

       延续了几年的大行二级市场主要买方、股份行和大商是票源主要卖方的局面大概率会变化,大行自给自足率提高会改变其二级市场主要买方角色。对于习惯做票源搬运工的主流股份行来说,票源流失造成明年的非息是否更加难做了?

       做市商和桥行。转转风险资产计提8%。对于交易盘的成本是直接影响,对于过桥行就是致命打击(转转继续不计提的过桥行除外)。明年小的日内或者短期波段交易会降低,券商会继续崛起,不仅是规模体量的崛起,而是点差要求和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农商行可能会继续扮演二级市场重要买方的角色。


       三、票据规模的压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货币政策表述出现一些变化。12月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2024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也略有变化,指出货币政策要“精准有效”。盘活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信贷增速的要求在降低,这为票据需求端的松绑提供了可能。

       从需求端基本面看,2024年房地产销售端的同比降幅会收窄,销售端2022-23两年累计已经萎缩了50%。明年进一步大幅萎缩的空间不大了,这会减轻明年信贷的同比压力。票据依靠低利率勉力支撑的局面越来越难。票据在社融和信贷增量中的绝对贡献不可持续,该让其他产品顶一顶了。比如证对票的替代效应,今年已经开始显现,明年这个趋势会延续。

       供给端:供给端主要靠低利率对于套利票的刺激,而套利票的空间越来越小。高层提到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银行资产端压力会持续承压,而银行净息差的持续恶化让存款端利率还有进一步压降的空间,今日存款利率调降明显超出预期,债市反应明显,明年1月MLF料将继续调降,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会继续压缩套利票的空间。


       四、直转价差拉大?

       资本耗用的差异造成直转定价分化,进而直转价差拉大。健康的市场应该出现这种局面,但票据首先要摆脱扭曲的定价然后才能谈到直贴报价均纳入资产成本计价。直转价差能否拉大得看大行的脸色,大行明年会牢牢掌握直贴市场定价权。


       五、平滑信贷带来一季度票据利率冲高

       11月信贷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仍然偏弱,票据增了2000亿,预计平滑信贷仍然少不了票据补位,在《12月票据市场的几个问题中说过这个问题,明年一季度信贷投放增速不能太高的前提下票据被大幅压缩给信贷让路可能性较高,利率冲高可期,具体点位不好猜测,还得看大行压降的节奏和力度。

       那二季度及下半年呢?套利空间影响供给的问题会在一季度后重新提上日程,平滑信贷会不会降低票据需求?二季度是否会供需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把利率拉回来?不确定性太强,如果延续目前的票据平滑信贷模式,一季度以后的票据利率依然不乐观。


规则探讨


       对于新规落地后票据端风险资产计提规则的探讨

       怎么去合理节约或者减少风险资产耗用?


       一、明确方向

       本行票(0%)、商票(100%,部分75%-85%)。

       银票搞两头,一边提升直贴端本行票回贴率,一边提升高收益城农商承兑票据占比;商票还得大力搞,怎么搞得看机构风格各显神通。商票单位rwa的收益率较银票有明显优势。


       二、几个问题

       1、明确谁是A+(目前只有工行可能符合,具体取决于行内评级)按30%计提。

       2、3个月以内20%(原始期限还是交易日剩余期限?)

       3、转贴方面,买入交易对手和承兑行/贴现行为A+的票据是否按30%计提?

       4、根据转转计提风险资产的逻辑(转贴有追索权),转贴现背书机构有A+机构背书过的是否能按6%(30%*20%)计提?

       5、政策性银行承兑/贴现/转贴现票据是否都是0%?如果是的话,明年能否请政策行大佬也卖点票或者做过桥?